对于《甄嬛传》这部良心剧,制作精良,场面宏大,各个演员通通演技在线。可以说,《甄嬛传》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好剧之一,口碑更是极佳。
其中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经典人物,除去几大主角,比如皇帝,皇后宜修,甄嬛,安陵容,还有与甄嬛一同进宫的沈眉庄。
关于沈眉庄赏赐苏培盛一大把金瓜子的这个情节发生在剧中的第59集。(有感兴趣的读友可以回去看看)
当时沈眉庄重拾雍正帝的恩宠,苏培盛奉皇上的命令前来给惠嫔(沈眉庄的封号)送些礼品供她解闷儿。
当时的沈眉庄神情平淡,回了句“有劳公公辛苦来一趟,这点子心意就当请公公喝茶吧”。说完随意就着桌上的礼盒里抓了一整把金瓜子,给身边的丫鬟,示意她递给苏培盛。
而当时的苏培盛,其实他并没有吓得直呼不要,而是先是吃惊之后微低着头说:“不敢当,不敢当”。
接过那把金瓜子之后,又笑意满满的说:“这太贵重了”,传达了些皇帝的旨意后又恰当的奉承一番便退下了。
历史上的苏培盛是皇宫内懋勤殿的首领太监,懋勤殿是皇帝读书、批阅奏本及鉴赏书画的宫殿。所以说苏培盛既然是雍正帝的近侍,贴身大太监,他的眼力和能力自然可见一斑。
关于金瓜子,这是古代碎金的一种称谓。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金瓜子是帝王的御用赏赐之物,一般人无权使用。
因此金瓜子大多只存在于王公贵族和名流大贾之间,是皇恩的一种象征。
在当时,一枚金瓜子的重量在20克到30克之间,将近一两。而一两金子确切价值为现在的20万人民币上下。
假如惠嫔一把金瓜子抓了40个,那就是赏了苏培盛近40两黄金,这在当时相当于正宫皇后半个月的俸禄。这叫苏培盛怎么敢轻易接受呢。
更何况当时的沈眉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苏培盛更要好好斟酌着回答。
其实沈眉庄从一开始就并非池中之物,她是济州佐领沈自山之女,济州佐领在当时是从一品的官职。
而她本身又是端庄典雅,知书达理,这样的身世,这样的品行,直接吸引到了太后的赏识。
于是太后先是示意皇帝授予她协理六宫之权,又亲自撮合她与皇帝修好,种种做法足够体现沈眉庄的不凡和地位。
这样一位有太后撑腰又得皇帝恩宠的主子,哪个奴才敢怠慢?
因此沈眉庄赏苏培盛金瓜子时,他表现的先是非常惊讶,之后受宠若惊,最后欣喜万分。
当时镜头切到甄嬛时,这位熹妃也是若有所思的表情。不得不说剧中细节真的表现得很到位。
换一个角度说:苏培盛作为皇帝的贴身大太监,是在御前伺候的人,说他“心比比干多一窍”都不为过。
根据电视剧中的描写也确实如此,他是可以完美周旋于皇帝和各位嫔妃之间的人。既懂得揣测皇帝的心思,又能看似笨拙,却十分准确的把话说到皇帝心里。
皇宫中地位等级森严,苏培盛却完全做到了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他是懂得顺着权势往上爬的人。
这种主动显拙的性格可以对比《红楼梦》中非常经典的一个人物,那就是薛宝钗。
虽然背景不同,地位不同,但是精于世故的能力却是一样的出众。放眼现在这种能力在人际交往中依旧十分重要。
同样,由于他们善于与周围人恰当周旋,最终得到的好处也是一样的多。可以说圆润事故是苏培盛作为总管太监的重要处事原则。
当时的沈眉庄为什么轻易赏赐苏培盛那么多钱呢?
这又要回归剧本儿了。无论是甄嬛、沈眉庄还是安陵容,她们对雍正帝的态度都是从憧憬敬畏到惊喜忐忑,最后伤心落魄。
她们全都深知“寂寞空庭春欲晚,深锁朱楼一院愁”是何等的凄凉与无奈。到头来发现,还是寻找心中所爱最为重要,可是最终仍旧被现实打败。
当时的沈眉庄为了自己和太医温实初的孩子主动向皇帝示好(为了让她和心爱之人的孩子能够平安出生,一生顺利)。
这和以前豁达大气的沈眉庄大不相同。苏培盛还曾纳闷地在背后嘀咕了一句“你说这,这太阳打哪儿出来了?”
万事小心谨慎为好,沈眉庄突然的反常行为,精明世故的苏培盛有此举动也不为过。
这部由郑晓龙导演执导的清宫大剧可谓是塑造性格鲜明人物的成功典范。
谨慎精明的苏培盛,对于沈眉庄赏赐金瓜子的一系列反应。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是由于苏培盛自身谨慎的处世原则。第二是当时的沈眉庄举动有些反常。第三,对于当时的货币兑换来说,一把金瓜子实在价值不菲,苏培盛不敢轻易接受。
因此我们在影视剧中,能看到苏培盛由惊讶变为惊喜的过程。最后说一句,《甄嬛传》中每个演员都演技爆炸啊。
金瓜子沈眉庄苏培盛皇帝甄嬛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